脂肪肝的危害和防治。
脂肪肝是泌乳初期高产奶牛易患的一种主要代谢病,当肝脏吸收的脂质超过其氧化和分泌的量时就会形成脂肪肝。过量的脂质以甘油三酯(TAG)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内,降低肝脏的代谢功能。这种情况被称为奶牛的脂肪肝或肥胖奶牛综合征。
一、发病率症状及危害
高达50%的奶牛泌乳初期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奶牛通常出现尿酮浓度升高、严重的体重损失、采食量下降或远低于泌乳标准量,低奶牛产奶量及奶牛的使用寿命。脂肪肝会减少胚胎发育早期存活卵母细胞的量,从而降低奶牛的生殖力。
二、脂肪肝的病因
脂肪肝主要在代谢和生理发生剧烈变化的围产期发生,因为这个时期营养摄入不足,致使发病率较高。
脂肪肝的病因主要包括营养、管理或继发于其他问题。
1、营养因素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分泌是肝脏降低肝油三脂(TAG)的主要途径,在反刍动物中,肝脏肝油三脂(TAG)的合成率与其它动物相近,但以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形式分泌入血液的效率很低,也就是说肝脏 分解脂蛋白的能力是以极低的浓度进行的,加之反刍动物肝脏缺乏足量的脂蛋白脂酶,通过水解氧化以弱化 肝油三脂(TAG)的途径受到明显限制,使脂蛋白的运出受阻,进入肝脏中的游离脂肪酸过多,超过了肝脏的运行能力,从而导致甘油酯在肝脏中蓄积。
突然改变日粮或恫喂过量精料,会促使瘤胃酸中毒和内毒血症发生率增高。
产后日粮中含高浓度的蛋白质,血氨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
特定的营养改变肝脏新陈代谢机制都可引起脂肪肝。
2、管理因素
围产期活动空间不足、缺乏锻炼、卫生条件差、环境温度高、空气湿度高及空气循环不良等都是脂肪肝发生的原因。这些因素能引起诱发脂肪组织释放非酯化脂肪酸(NEFA)、采食量降低和增加儿茶酚胺类的释放。
三、脂肪肝的防治
现在日粮多是高脂高能,超出机体肝脏的消化能力,添加胆汁酸可有效提高脂肪利用率,减轻肝脏负担,保护机体健康。
加入胆汁酸可及时预防的胃肠道问题。
对妊娠期的奶牛应适当减少精料的饲喂量,以免产前过于肥胖。
对产后牛要加强护理,改变日粮的适口性,逐渐增加精料,避免发生因产后泌乳等所造成的 体能负平衡,出现过度的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