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的标准:
项目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物理性状指标 |
水分%≤
粗蛋白质%
≥
粗纤维%
≤
粗灰分%
≤
容重G/L
≥
赖氨酸%
≥
苏氨酸%
≥
蛋氨酸%
≥
胱氨酸%
≥
非营养指标
杂质%
≤
不完善粒(总重)%
≤
其中:生霉粒%
≤
黄曲霉毒素UG/KG ≤ |
14.0
10.0
2.0
1.2
710
0.26
0.32
0.19
0.22
1.0
5.0
2.0 10 |
14.0
9.0
2.4
1.6
685
0.25
0.31
0.18
0.21
1.0
6.5
2.0 10 |
14.0
8.0
2.8
2.6
660
0.24
0.3
0.17
0.2
1.0
8.0
2.0 10 |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饲料用玉米。
感官性状:
色泽:黄或金黄色
气味:无虫害、无霉味、无异味异臭。 熏蒸后的玉米需通风一周后方能投入生产 |
二、玉米容重的粗略测定
1.准备1L 的塑料量筒。
3.称重量筒中玉米重量(
g ),除以体积(L)和标准对应。(660-710g/L )
三、新玉米的使用和注意点
1.新玉米水分几乎在
15-20%
2.收货季节雨水多,要注意黄曲霉、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等
3.抗性淀粉: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储存一段时间( 5-6周)含量逐渐降低。烘干干燥的新玉米,由于淀粉变性。直链淀粉增多,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消化率。
四、针对以上新玉米本身存在的这些因素,解决方案如下:
1.适度陈化,时间需在一个月以上
2.可以使用合理配比的针对性强的复合酶制剂和复合微生态制剂。
3.可通过与高品质陈玉米逐步混用过渡,过渡期半个月以上。
4.寻求玉米替代产品如:小麦及其副产品。稻米、米糠、棕榈仁粕等,减少此阶段玉米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