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牛奶稀稠的因素
牛乳中脂肪和蛋白含量是牛奶最重要的两个质量指标。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增加不仅增加了牛奶的稠度和营养价值,还提高了牛奶的购买标准,直接影响着养牛人的经济效益。
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因奶牛品种、品种、个体、泌乳月、产次、饲料类型、饲养水平和季节而有很大差异。乳脂含量和乳脂率是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蛋白含量直接影响干酪产量。
牛的品种和品种每一个牛的品种和品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它有自己固有的遗传特征和一定的经济有利性状,所以牛奶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即使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产奶量和产奶质量仍有很大差异,这也是育种工作的魅力所在。实践表明,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略有下降。泌乳前期乳量增加,乳脂率、无脂固形率均减少泌乳后期乳量减少,乳脂率、无脂固形率均增加。
二、饲料及饲养管理因素。
奶牛日粮精料过多,粗饲料严重不足也会导致牛奶较稀。为了追求高产奶量,奶牛被饲喂过多的浓缩饲料,而粗饲料进食的少,导致瘤胃乙酸产量和乳脂率下降。
在奶牛瘤胃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中,除了能量来源外,只有乙酸可以作为合成乳脂的原料,而乙酸的来源是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尤其是干草。实际上,当日粮中干草保持在1公斤~2公斤时,牛奶中的脂肪率将降低0.3%~0.5%;最合适的饮食应该包含5公斤干草。
在日常饮食中,用秸秆代替40%的干草,可以大大降低产奶量和乳脂比。因此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对提高乳脂率非常重要。当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降至40%以下时,乳脂率含量明显下降。当粗饲料比例低于10%时,乳脂率下降到2%以下(正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