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综合症又称为生产瘫痪或乳热症,中兽医称为胎风及产后风,是乳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由干缺而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该病多发生于饲养良好、5~9岁、第3~6胎的高产奶牛。
一、病因分析
1.原发性因素
(1 )进入乳汁钙过多。 分娩前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使血钙浓度急剧降低。
(2 )机体动用骨钙能力降低。 干奶期母牛甲状旁腺机能降低,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因而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妊娠末期饲料配合不当,饲喂高钙低磷饲料,血钙浓度高,刺激甲状腺的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增多,同时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导致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
(3 )肠道吸收钙减少。 分娩前后从肠道吸收的钙量减少,也是引起血钙浓度降低的原因。
(4 )胎儿因素。 怀孕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发育较快,使母体骨骼中储存的钙大量丧失,因此在分娩时,骨骼中可动用的钙也大大降低,不能补充分娩时血钙的丧失。
2.诱发性因素
饲料因素
(1)干奶期精料饲喂过多,奶牛干奶期精料饲喂量太多,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补充过高,大量钙离子流向乳房,体内血钙流失严重,可诱发此病。
(2)体内钙磷比例失衡,有研究证实,奶牛体内钙磷比例失衡,尤其是奶牛体内钙磷比例达到1.67:1时,就很容易诱导此病病发。
(3)饲料中缺碘 试验结果证明,碘缺乏可造成甲状腺肿大,从而影响甲状腺素,降钙素和甲状腺素的分泌,使甲状腺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影响钙、磷吸收及排出。
(4)饲料中缺镁 分娩前饲料中镁的含量不足,导致机体从胃骼中动用钙的能力降低而诱发生产瘫痪。
3.饲养管理因素
(1)光照不足 妊娠期光照不足,VD的合成不足,也影响钙的吸收。
(2)运动不足 研究结果发现,妊娠后期母牛运动不足对生产瘫痪的发病率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二、预防措施
1.合理控制饲喂精料数量
日常饲喂过程中,应精、粗、青饲草饲料合理搭配,并保持每天合理运动,同时还要补充必要的优质干草,每年定期驱虫,如此可有效预防产后瘫痪问题的出现。
2.合理控制饲料中营养元素搭配比例
为了预防奶牛产后偏瘫问题的出现,日常饲喂日粮中至少保证钙含量在137g,磷含量在85g,混合比例维持在1.67:1为最好。此外,有目的地饲喂酸性饲料,适量添加硫、氯离子等等,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可用山东省饲料工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过瘤胃脂肪酸钙-美加力:脂肪含量 82.5,提高产奶量,提高繁殖率 。过瘤胃脂肪酸钙-美加力:由于其能量浓度高,且不干扰瘤胃内微生物活动, 能显著缓解奶牛热应激和冷应激。 对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3.药物预防
(1)产前3~5天至分娩后3d内,静脉注射20%葡萄糖酸钙、25%葡萄糖液各500ml,1次/天。
(2)产前3天肌肉注射VD3,每次150~200万单位,1次/天。
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