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实类营养特点及质量标准
(1)玉米 玉米有许多品种,可分为马牙、硬粒、马牙硬粒、圆柱角质和角质五种类型;按颜色可分为黄色、白色和红色玉米,饲料用玉米以黄色为主。玉米的适口性好,适宜饲喂各种畜禽。
玉米的营养特点:无氮浸出物含量高(70%~75%),其中82%~90%是易被消化利用的淀粉;粗纤维含量很少(2%左右);因此,它所含的能量浓度最高,在粮食饲料中可列首位。因此,玉米是一种优质能量饲料,是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有人称之为“饲料之王”。
然而,玉米也有很多营养缺陷。一是玉米的粗蛋白质含量低,仅8.6%,而且品质较差;二是玉米含有较多的脂肪,而且其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居多),所以粉碎的玉米易于酸败变质,不宜长久保存。
为确保饲料用玉米的质量,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玉米感官性状应籽粒整齐、均匀;色泽呈黄色或白色,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臭。水分含量一般地区不得超过14.0%,东北、内蒙、新疆地区不得超过18.0%,分级标准是以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百分含量为质量控制指标而分为三级,各项指标含量均以86%干物质为基础计算;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规定,二级为中等质量标准,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详见表5—3。
(2)高粱 营养价值与玉米相近,一般认为高粱的营养价值为玉米的95%左右。高粱的淀粉含量与玉米相近,但高粱的淀粉粒受蛋白质覆盖程度较高,可能因此而影响消化率,使高粱的有效能值低于玉米。高粱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玉米,但因高粱蛋白质与淀粉粒间有非常强的结合键,故较玉米蛋白质的消化率低。此外,高粱的单宁含量高,不但降低适口性,而且会降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利用率。高粱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一般为10~20%。我国饲料用高粱的质量标准见表5-4。
表5-3 我国饲料用玉米质量标准 (GB10963-89)
|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
粗蛋白质,% |
³ 9.0 |
³ 8.0 |
³7.0 |
粗纤维,%, |
<1.5 |
<2.0 |
<2.5 |
粗灰分,% |
<2.3 |
<2.6 |
<3.0 |
表5-4 我国饲料用高粱质量标准 (GB10364-89)
|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
粗蛋白质,% |
³9.0 |
³7.0 |
³6.0 |
粗纤维,%, |
<2.0 |
<2.0 |
<3.0 |
粗灰分,% |
<2.0 |
<2.0 |
<3.0 |
玉米和高粱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若在高温下黄曲霉菌能产生大量黄曲霉菌毒素,已知黄曲霉菌毒素具有强烈的致肝癌作用,所以玉米和高粱粉碎后,不宜存放太久,特别是在夏季,应防止霉菌污染,造成人畜中毒。
(3)大麦 大麦有带壳的“皮大麦”(草大麦)和不带壳的“裸大麦”(青稞)两种,通常饲用的大麦系指皮大麦。大麦的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11%~14%),蛋白质品质比玉米好,赖氨酸含量高(0.42%~0.44%),某些品种的赖氨酸含量比玉米高1倍。皮大麦的蛋白质含量比裸大麦低,而粗纤维含量则高于裸大麦,故皮大麦的能值较裸大麦低。大麦的粗脂肪含量和有效能值低于玉米,其饲料价值相当于玉米的90%,故用大麦替代玉米以不超过50%为宜,或在饲料中的用量不超过25%。我国饲料用大麦的质量标准见表5-5。
表5-5 饲料用皮大麦质量标准 (GB10367-89)
|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
粗蛋白质,% |
³11.0 |
³10.0 |
³9.0 |
粗纤维,%, |
<5.0 |
<5.5 |
<6.0 |
粗灰分,% |
<3.0 |
<3.0 |
<3.0 |
(4)小麦 小麦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1%~16%,高于玉米、高粱和大麦,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尤其胚芽富含维生素E。所含能值低于玉米;含有的矿物质中钙少磷多,且70%的磷为植酸磷,小麦取代玉米量以1/3~1/2为宜。我国饲料用小麦的质量标准如表5-6:
表5-6 饲料用小麦质量标准 (GB10366-89)
|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
粗蛋白质,% |
³14.0 |
³12.0 |
³10.0 |
粗纤维,%, |
<2.0 |
<3.0 |
<3.5 |
粗灰分,% |
<2.0 |
<2.0 |
<3.0 |
山东省饲料工业有限公司出大量大麦、高粱,咨询电话:4008886907,r1317667685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