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具有伟大智慧的民族,在中华五千年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谚语。其中包括了许多养牛的农谚,不但对耕牛的饲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肉牛的科学养殖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0、“三知、六净”。所谓三知,即是:知冷暖、知饥饱、知力气大小和疾病;所谓六净,即是:草净、料净、水净、槽净、圈净、牛体净。
11、“早喂吃在腿上,迟喂吃在嘴上”。牛只若在冬春饲养得不好,不是在使役期间临时进行补饲所能补救得来的,在使役期间的补饲,只能做到不再掉膘,而不易做到增膘。因此,凡是瘦弱的牛只,必须在使役之前的一两个月内,就补足营养,使牛身强力壮。
12、“冬天要间床,夏天要口塘”。水牛被毛稀疏,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薄,怕冷怕热。因而,在冬季要有暖床(给牛床每天垫上千黄土和铺上干褥草,压在其中的褥草、牛粪经生物发酵即可产热),以防寒保暖,在夏季要有池塘,以便水浴、散热消暑、加快恢复劳役后的疲劳以及避免虻蝇的骚扰。一般每天在中午和傍晚至少让水牛泡水一次,每次1~2小时,农闲时还可增加泡水次数和延长每次的泡水时间。
13、“三分喂牛,七分用牛”。一方面要加强饲养,另一方面要合理使役。在某种程度上,合理使役比加强饲养更为重要。
14、“牛有千架力,就怕一时急”,“不怕千日用,只怕一日劳”。用牛时决不能急迫猛赶,要不急不慢。开始下田时要慢,耕作快要结束时也要慢,中间要走得均匀,即“两头慢、中间稳”。要不打冷鞭,不转急弯。
15、“春牛如战马,好坏在一冬”。牛只的饲养常常是夏饱、秋肥、冬瘦、春乏,而牛只的使役往往是在春耕、三夏、三秋的农忙季节。若冬季能保住膘,则春耕时就有力;若冬季保不住膘,则春耕时就无力。可见,牛只的冬管是春耕的基础。
16、“牛吃百样草,样样都上膘”。吃的越杂,则营养越全;营养越全,则上膘越快。
17、“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寸草铡三刀,越吃越上膘”。饲草铡短,有利于采食、促进食欲和增加采食量,从而有利于增膘。
18、“牛跑一趟,一天白放”。若放牧地太远,则会吃饱跑瘦。在放牛时,不要让牛狂奔。在采食时,应拦牛缓进。
19、“圈干槽净,牛儿没病”。早晨喂后,先将牛牵出,拴在桩上,让其反刍、休息和晒太阳;然后将圈舍和食槽清理干净,打开门窗,让风吹日晒,便其变干。到下午临喂前,先给牛床垫上干燥的细黄土,再将牛牵入饲喂和过夜,夜间关闭门窗。若能坚持天天如此,则可确保牛儿四季无病。
20、“贮草如贮牛,保草如保粮”;“草是牛的命,无草命不长”。若夏秋青草期没有贮足草,则冬春枯草期就会缺草吃,从而可导致牛只冬春乏瘦或死亡。
本文标签: 过瘤胃脂肪粉能美健 过瘤胃脂肪酸钙美加力 饲料原料批发